作品

    胡佩衡(1892.6—1962.3),谱名锡铨,又名衡,字佩衡,号冷庵,外号胡涂克图,以字行,蒙族,原籍河北省涿县,因祖辈做粮商,迁居北京。先后在北平师范、私立华北大 学、北平师范大学、北平艺专任教职,主办过“中国山水画函授学社”,又在北京琉璃厂创办豹文斋书画店。历任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画会评议,华北大学教授,北京师范大学讲师,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 。新中国成立后,先后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、北京画院画师兼院务委员。

    胡佩衡自幼喜爱绘画,10余岁始学山水画,勤于用功,进步较快。15岁后得西陵山水画家李静斋指点,由临摹明清画家作品入手,继之涉猎宋元山水,于吴镇、王蒙、石涛、王翚等人用功尤深,使他打下了深厚的笔墨功底。约1927年前后,胡佩衡的画风渐趋成熟,在继续钻研传统的同时,独立创作增多,艺术个性也呈现出来。50年代以,胡佩衡谋求山水画的新风格,先后到丰沙铁路沿线、广西桂林和湖南韶山写生。其中桂林写生以浓重热烈为宗成为晚年风格的转折点。如秦仲文所说:“写桂林风景笔意之辣气象之厚青黛之浓丹黄之粲都显示出奔放雄奇、与年俱老的画境,而达到他所追求的推陈出新的成就。”具体说,这种新风格的特点是:构图简洁,喜取近景特写,不再有山重水复、重峦叠嶂的景象;笔墨厚重,多以强悍的焦墨勾皴点画;喜用对比强烈的色彩,如石青、石绿、铅粉、洋红等。概言之,这些作品用重彩而能写意,独树一帜。胡佩衡对自己的“衰年变法”也很满意,有诗曰:“万寿菊黄又一年,衰年变法气冲天。夕阳无限春常在,树茂山崇晚更妍。”

胡佩衡
简介